迁迁,干一杯!
8月3日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第八轮即将打响
无锡迎来客场对战宿迁
当无锡的甜糯遇上宿迁的醇鲜
@迁迁,朋友一生一起走~
一生情,一杯酒~
当无锡与宿迁的足球队
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角逐时
两座城市的饮食文化
早已在另一个赛场上演着
一场跨越千年的风味对话
无锡,这座“太湖明珠”
以“甜出头、咸收口”的独特风味
诠释着江南饮食的细腻与隽永
而宿迁,这座被乾隆誉为
“第一江山春好处”的千年酒都
则以酒香浸润的酣畅
和湖鲜的豪迈
向无锡的精致发起挑战
黄酒的温润 vs 白酒的酣畅
江南水乡的无锡
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黄酒文化
这里的美酒如同
太湖的涟漪,温婉含蓄
酿酒师们遵循古法
以糯米为原料
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酿
最终成就了琥珀色的琼浆
饮时讲究“慢品”
配以精致的江南小菜
在唇齿间留下绵长的回味
地处苏北的宿迁
则以其独特的白酒文化闻名
这里的酿酒技艺传承千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成就了醇厚浓烈的美酒
酒体清澈透亮
入口却如烈火般炽热
△洋河地下酒窖
无锡的黄酒讲究“慢工出细活”
体现了江南人精致内敛的生活态度
宿迁的白酒则彰显了
苏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特征
在无锡
还有着一所酿酒工程师的“黄埔军校”
它就是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是我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
被誉为“酿造工程师的摇篮”
“目前全国酿酒大师中,
来自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的校友有14位。”
这是今年5月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布的
“醉美中国酒”微专业
招生简章页面上的一句注脚
江南大学在中国酒业的
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
而中国酒业的现在和未来
有一大部分
正在这里发酵、生长
太湖的精致 vs 骆马湖的豪迈
无锡人对湖鲜的追求堪称极致
“太湖三白”
是锡帮菜的顶流
白鱼清蒸,肉质如蒜瓣般细嫩
白虾白灼,自带清甜
银鱼炒蛋,嫩滑如云朵
△太湖三白
与宿迁的浓烈不同
无锡湖鲜更强调“清鲜本味”
这种对食材原味的极致追求
与宿迁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如工笔画般精细
一个如泼墨山水般豪放
宿迁坐拥骆马湖与洪泽湖
湖鲜文化深深植根于
这座城市的饮食基因中
△银鱼炒蛋
宿迁人吃鱼讲究“一鱼两吃”
鱼头熬汤
鱼肉剁馅包成“鱼头饺子”
奶白色的鱼汤鲜香浓郁
饺子皮薄馅足
咬开时鱼肉汁水充盈,满口生津
△活鱼锅贴
小笼馒头的甜蜜 vs 车轮饼的酥香
如果说宿迁小吃胜在酥香
无锡则靠“甜”征服世界
小笼馒头皮薄卤多
咬开瞬间甜鲜汤汁迸发
秋冬的蟹粉小笼更是鲜上加鲜
△小笼馒头
另一道点心玉兰饼
糯米外皮炸得金黄酥脆
内里肉馅爆汁,搭配咸豆浆
堪称早餐王者
△玉兰饼
宿迁的“乾隆贡酥”
已有300多年历史
刚出炉的贡酥芝麻香气扑鼻
甜中带咸,回味无穷
另一道非遗点心“车轮饼”
以青红丝、猪板油、冰糖为馅
炸至金黄,外酥里嫩
乾隆曾赋诗:
“洋河有饼若车轮,香脆酥甜妙化神。”
△乾隆贡酥
△车轮饼
酱排骨的甜糯 vs 黄狗猪头肉的醇厚
无锡酱排骨
是江南饮食的璀璨明珠
糖的用量占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
却甜而不腻,肉质酥烂脱骨
另一道名菜梁溪脆鳝
三炸三熘,堆成宝塔形
入口酥脆酸甜
曾登上总台元宵晚会
△ 无锡酱排骨
△梁溪脆鳝
宿迁的黄狗猪头肉已有260年历史
传说乾隆曾赞其“美哉!真佳肴也”
宿迁的猪头肉切块红烧
色泽红润,肥而不腻
另一道菜是新袁羊肉
四季可吃,夏天白切配薄荷酱
冬天炖汤暖身,毫无膻味
△黄狗猪头肉
△新袁羊肉
风味无高下,文化自千秋
无锡与宿迁
一个温婉似太湖碧波
一个豪迈如西楚霸王
无锡的饮食文化承袭江南文脉
酱排骨的甜糯、小笼馒头的精致
体现着“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
而宿迁的饮食则深受北方影响
糁汤配酒、煎饼卷万物
彰显白酒之都的粗犷与鲜活
当比赛哨声响起
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绿茵场上碰撞
但无论结果如何
这场较量都将是
足球精神的精彩呈现
正如黄酒与白酒各有拥趸
两种风格的足球同样值得欣赏
让我们举杯共饮
为这场充满地域特色的对决干杯!
一起在评论区聊聊无锡和宿迁的故事吧~
来源:无锡发布
素材来源:宿迁文旅、宿迁发布等,部分图片由AI生成
编辑:想“迁”你的手
校对:想“赢”你两球
责编:蜜糖配酒也有看头
点赞+转发
无锡队加油!
